近日,东海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成功通过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建设验收,成为“江苏省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”。
近年来,东海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,全面实施公务用车改革,紧扣“争当全省示范样板”定位,以示范点建设为发力点,践行“三项举措”,先行先试、开拓创新,建立健全“小特精”管理制度,推动公务用车管理更加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让公车管理有章可循。综合运用标准化理念和方法,科学搭建体系架构,细化工作机制,完善标准体系,确保有章可循、有规可依。一是搭建组织架构。成立由东海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公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,有效发挥领导小组的公车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。设立东海县公务用车服务中心,由县政府办公室1名班子成员专职负责机关事务及公车管理工作,中心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4名,调度室工作人员3名。目前中心拥有车辆66辆,驾驶员49名。二是细化工作机制。建立《东海县公务用车联席会议议事制度》,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,建立由东海县政府办、财政局、国资办、审计局、编办等相关单位组成的东海县公务用车联席会议议事制度,全县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的公务用车更新购置、调剂、处置等审批事项全部上会研究,凝聚合力,杜绝监管盲区,切实提高公车配备使用管理规范化、制度化水平。自联席会议成立至今,共研究公务用车处置、购置、调剂等19个议题。同时将县直机关派驻车辆和全县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商务车(执法执勤车辆除外)全部收回平台,统一管理,统一调度,实现对重大活动、重要工作的集中应急保障。三是完善监督体系。在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纳入全市“一张网”管理的基础上,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,建立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监管平台,将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全部安装卫星定位系统、喷涂标志,统一纳入管理范围(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生产经营性用车除外)。充分利用智慧化平台,安排专人每天抽查20辆公务用车出行轨迹,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车属单位核实并做好登记。建立长效的《东海县公务用车四项公开制度》,要求各单位每月10号之前将本单位上个月的车辆购置、使用、费用、处置情况及时公开,县领导率先垂范,带头公示用车情况。同时,东海县公车平台对车辆运行、维修、加油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和数据进行采集对比,突出公务用车阳光使用,切实做到公车使用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。
全面创新管理模式,公务出行更便捷高效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、向创新要动力,全面开阔思路,实现公务用车运行有序、保障有力。一是创新管理办法。结合东海县公务用车管理实际,在实践中探索创新,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,制定《东海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实施细则》,构建了以购置管理、平台管理、人员管理为主的公车管理制度体系。制定《东海县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管理,有效保障履职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,降低运营成本。出台《东海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商务车辆管理细则(试行)》,明确全县商务车辆使用的前提和标准,明确领导干部实物保障用车不得配备商务车辆,明确商务车乘车人数必须4人以上。制定《东海县事业单位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管理实施细则(试行)》,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事业单位特种专业技术用车的管理。出台《东海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办法》,健全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工作,定期调剂车辆编制,推动公车使用向基层一线倾斜。完善《东海县公务用车加油“一车一卡”管理办法》,在定点加油的基础上,每辆公务用车配备一个固定的加油卡,严格执行“一车一卡,对号加油”。二是开展社会化探索。充分发挥东海景行公交公司车辆管理优势,调拨12辆小型客车至景行公司,签订《公务用车租赁合作协议》,在平台现有公务用车无法满足使用情况下,将景行车辆作为党政机关公务出行补充车辆,有效减少租赁成本,切实杜绝了租车乱现象。同时严格执行社会车辆租赁“六个不准”,切实解决租车不透明、不规范问题,补上监管漏洞。三是定点服务保障模式。“定点保险”方面,统一执行全省公务用车定点采购项目中标单位。“定点加油”方面,与中石化、中石油国有大型企业对接,落实“一车一卡”制度,明确加油卡不得用于支付加油以外的其他任何消费,杜绝“私车公养”行为。“定点维修”方面,通过政府采购,确定四家中标修理厂,减少不必要财政开支。
“大数据+公车”管理,公车改革进一步升级。紧扣“互联网+”,促进信息技术与公车运管深度融合,打造“大数据+公车”管理模式。一是强化智能调度。公务用车使用申请、统筹调度、信息传递全部实现网上办公,实现用车单位、管理平台、司勤人员三方信息共享,减少信息中转和沟通环节。推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派车由线上操作升级为“线上+掌上”操作。开发运用手机APP,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用车申请、审批、调度全部环节,实现用车人“下单”、平台“派单”、驾驶员“接单”、用车后“签单”全流程闭环管理。二是强化智能预警。实现公务用车“一张网”监管,将车辆使用轨迹、费用情况等全程数据化留痕,实现用车预警、停车预警、围栏报警、设备报警、加油预警、维修预警等6项功能预警。三是强化智能分析。建立“智能档案”。对全县党政机关公车实行“一车一档”,车辆编制、司勤人员、加油保险、维修保养等档案信息和资料,全部录入管理平台进行数字化管理,建立公务用车电子信息库,实现一键式查询。公车平台系统设置行程统计、车辆出勤、车辆成本等12项智能统计功能。通过智能化分析,公务用车成本得到有效降低,公务用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。结合数据统计分析,合理调配资源,公务用车最大限度向疫情防控、城市管理、基层一线等领域倾斜,切实满足实际工作需要。